从手机、PC、 存储等多种类型芯片供应商削减订单,到全球芯片扩产力度降低,再到NVIDIA (英伟达)、SK海力士等多家半 导体头部企业宣布缩减员工,经历了全球性芯片缺货芾来的空前热潮, 2022年半导体行业进入“降温”期。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组织( WSTS )近日发布消息称,预计2022年全球半导体市场增速将放缓至4.4% ,与2021年的26.2%形成了鲜明对比。2022年,对于许多半导体厂商而言,伴随着新年钟声迈出的,是去库存的步伐。根据业界人士分析, 2023年半导体行业将结束为期两年的历史高位,重归理性市场。
芯片制造:库存修正周期或将持续过去两年,在半导体市场需求高景气度的带动下,半导体制造厂商的建厂投资额屡创新高。近期,受到消费市场需求量缩减的影响,相关芯片产品需求也大打折扣。联发科、高通分别下调了5G SoC芯片订单,出货预期缩减10%~50%不等;显示驱动芯片需求量亦大幅下滑,据预测 , 2022年需求将比2021年同比下降12% ,价格也持续走低; CMOS图像传感器2022年第= =季度全球出货量同比下滑约10.9% , 预计2022年全球出货量或将下降11% ,出现13年来首次下滑;存储芯片降幅最大,三大DRAM厂商第三季度营收环比分别下滑34%、25.2%、 23% ,存储芯片价格跌幅甚至超过50%。WSTS指出, 2023年全球半导体市场将缩减4.1% ,包括美洲、欧洲、日本、环太平洋地区在内的全球半导体重点地区的市场增速均将放缓。
对于2023年全球半导体市场的预估,全球行业咨询机构Gartner的预测同样不乐观。Gartner研究业务副总裁Richard Gordon表示:“半 导体行业的短期收入前景不容乐观。全球经济的迅速恶化和消费者需求的减弱将在2023年对半导体市场产生负面影响。需求低迷,使得芯片制造企业产能利用率走低。基于对2023年市场需求量的判断,芯片制造企业纷纷缩减了其投资规模。美光宣布将在2023年裁员 10%以减少成本支出,并下调投资计划;
台积电也缩减了10%的年度投资预算。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发布预测报告称,晶圆厂产能利用率正在下滑, 第四季度的产能利用率恐怕将降至85%以下。根据SEMI发布的《世界晶圆厂预测报告》(World Fab Forecast ) ,预计全球半导体行业将在2023年建设28座晶圆厂 ,较2022年有小幅回落。基于此,北京半导体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朱晶认为,未来-年,全球集成电路制造企业的战略重点将从"扩产投资”转变为"降本增效”。作为芯片需求占市场总量70%左右的产品类型,消费电子的需求量是影响全球半导体产品水位的关键。至此,消费电子需求下滑已持续一年有余。 近期,苹果、三星等全球智能手机头部企业启动减产, 加速去库存以降低市场风险。创道投资咨询总经理步日欣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没有新需求推动的情况下,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的需求短期内难以恢复。集邦咨询分析师钟映廷同样认为,消费市场冷淡、去库存化速度缓慢,库存修正周期将至少持续至2023年第一度。至于全球半导体市场去库存周期何时结束、晶圆制造何时能够走出库存修正期,产业界有着不同的声音。从较为乐观的态度来看,钟映廷认为 , 2023年第二季度, 预计芯片行业会有旺季来临。而从悲观的角度来看,朱晶认为 , 2023年第= =季度之前,芯片市场会长期处于低景气周期。汽车芯片:逆势增长的一股“清流”系统性的去库存周期阻挡不了个别领域的需求热情。汽车半导体成为备受关注的业务板块。在半导体全行业热潮退去的情况下,汽车半导体公司像是逆势增长的一股“清流”。截至2022年11月全球头部汽车半导体公司发布的财报数据显示,其营收均取得显著增长。其中,恩智浦的汽车业务收入增长迅猛,第三季度猛增24% ,占总收入的比重超过五成。上述企业保持较高的增长势头,与汽车电动化的趋势息息相关。与燃油车相比,每辆新能源汽车对汽车电子产品的需求量更大,而国内外新能源汽车需求量的持续增加, - -方面带动了市汽车电子需求数量的增长,另-方面也提高了汽车动力系统能耗控制的要求。而这些需求也将持续推动汽车电子,尤其是功率半导体供应商进行技术改进。士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器件成品市场部市场总监伏友文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消费 者对新能源汽车的续航焦虑,以及汽车系统对耐高频、高温、小型化的需求,将促使车规级碳化硅产品持续上量。”2022年, 英飞凌意法半导体、罗姆等公司,做出了投资建厂、与 上游供应商签署碳化硅晶圆供应协议以保证碳化硅材料供应等举措。9月, 安森美在捷克投资4.5亿扩建碳化硅I厂。碳化硅产能抢夺的势头似乎已经出现。芯谋研究企业服务部总监王笑龙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只要产能跟得上, 车规级碳化硅将带来无比火爆的市场。
电气化与智能化是汽车市场发展的两驾马车,也是汽车半导体行业两个重要的发展方向。英特尔、英伟达、高通等芯片设计头部企业在传统优势业务增长乏力的情况下,不约而同地将视线关注到自动驾驶领域。从2022年第三 季度财报来看,英特尔营收下降20% ,利润下跌85% ,而旗下自动驾驶部]Mobileye则实现同比38%的增长;英伟达游戏业务、专业视觉业务较2021年均有下滑,其中专业视觉业务营收同比下降高达65% , 而汽车业务则实现了同比86%的正向增长;得益于骁龙座舱平台,高通汽车业务实现了同比增长38%。相比于服务于汽车低碳化的功率半导体,自动驾驶芯片的市场需求总量将不会太大,而产品性能与性价比将成为芯片供应商抢夺市场的关键。对于2023年汽车半导体市场的行业趋势,英伟达中国区汽车事业部总经理刘通表示:“自动驾驶芯片市场将加快优胜劣汰 ,主车场会更加注重考虑综合因素来选择芯片方案。方案落地能力、生态完善程度、产品成熟度、 供货稳定性、性价比、未来发展路线的清晰程度等将成为客户对自动驾驶芯片企业的评判标准。集邦咨询分析师普冠玮认为,当前头部半导体设计企业集体入局自动驾驶汽车领域,与数据中心等领域产品竞争力愈加激烈相关。他认为,对厂商而言,自动驾驶芯片是有利可图的领域,在燃油车向电动车转型的进程下,集成电路设计企业的发 展将长期可期。宽禁芾:面向低碳将大量释放产能
当前,"碳达峰”“碳中和” 和“东数西算"战略对半导体的带动作用正愈加明显。减碳降耗,不仅成为我国半导体企业竞逐的产品目标,也逐渐成为诸多国际大厂的产品努力方向。在王笑龙看来,“双碳” 政策会带来新能源汽车充电站、换电站等基础设施的加快布局,从而持续带动功率半导体产品在半导体全行业的比重提升。与此同时,由于我国的低碳化进程走在全球前列,我国的功率半导体厂商也将随之受益,在全球市场中的市占率有望提升。而为了实现更高的能源利用率,相关芯片和器件厂商将纷纷将碳化硅、氮化镓等宽禁芾半导体纳入其产品范畴。TrendForce集 邦咨询分析师龚瑞骄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预计2023年将有更多车企将碳化硅技术引入主逆变器,其中高可靠性、高性能、低成本碳化硅MOSFET将成为竞逐关键点。在消费电子领域,氮化镓是降低功耗的明星产品。
据龚瑞骄介绍,当前使用氮化镓的低功率消费电子产品已经进入红海市场,随着技术、供应链不断成熟,氮化镓功率元件正朝着中大功率储能、数据中心、户用微型逆变器以及汽车等场杲拓展。在欧盟钛金级能效要求等政策的推动下,数据中心电源和服务器制造商已深切意识到氮化镓技术重要性,预计2023年氮化镓功率元件面向该领域释放大量产能。